全球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圆桌会议在广州召开,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如桂透露:
昨日,由广州市政府主办的全球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圆桌会议在广州举行。会议以“健康中国,聚焦广州”为主题,是国内近几年来规格最高的行业盛会之一。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如桂透露,到2025年,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将成为广州第一大支柱产业。
产业规模10年或达到万亿元
陈如桂致欢迎词,并作了题为《构建生物医药健康产业新高地》的主题演讲。他表示,广州是我国医药健康产业最集中、最有优势的城市。广州市委、市政府重视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生物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在用地、人才、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他透露,到2025年广州的生物医药健康产业有望实现万亿元规模。届时,生物医药健康产业的增加值将占经济比重的15%左右,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
陈如桂说,发展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广州在资源、产业基础和市场辐射力等方面都有优势。除了产业基础扎实外,他特别提到,广州医疗资源丰富、医药文化浓厚。“广州市民崇尚养生保健,注重食疗、药膳,‘治未病’的理念深入人心,具有发展生物医药健康产业的良好文化氛围。”
据介绍,2014年,广州生物与健康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约1500亿元,增加值约450亿元,产业规模和效益优势已日益突显。
需在创新模式融资等方面突破
国务院参事室参事、国家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说,中国医药卫生的创新体系需要进行调整,调整的核心是人才,调整人才的核心问题就是创意问题。目前的医院是一门生意,因为要生存医院就会有一些走歪的地方。因此,问题要从医疗体制上去解决。他还提出,目前发展健康产业还需要在创新模式、互联网结合和融资方面做出突破。
“现在中国的药太贵。”赛诺菲中国区总裁彭振科提出,考虑患者医疗成本时不仅仅专注药品价格,还要关注治疗整个疾病的成本。他非常赞赏广东省政府提出的“90%病人看病不出县”的目标。他介绍,该企业针对中国县域的医疗需求,成立了基层的医疗事业部。他认为,跨国药企可以在提高患者对优质药品的可及性,降低患者和社会负担,以及提高本地科研水平等方面展现出价值。
建言
发展医药健康产业
广州要打好差异牌
在全球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圆桌会议主题论坛环节,来自国内外的26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就广州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不少国际知名的药品研发公司已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科研机构。如何才能吸引他们在其他众多准备大力发展生物医药行业的城市中选择广州呢?专家们也开出了药方—走差异化路线更具竞争力。
多位嘉宾提到,政府可以给予更多的支持,将广州打造成引进、注册进口药品的中心城市。在注重商品质量的同时,注重产品的附加价值的开发和产品的基层推广。最后以特色、创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领高地。武田株士会社副总裁黄松建议,不要将生物医药行业当做是为了赚钱的行业,急于求成。而是把它长期做下去,变成一项为人类健康服务的伟大事业,才能更好地体现它的价值。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乔治·斯穆特对医药行业有很大的兴趣。他认为医药行业要做的不仅仅是治好眼前的疾病,更是在未来保障我们的健康。在发展行业时建设者和监管者都需要从长远的角度预测项目会给城市带来什么影响。
多位嘉宾都在发言和讨论中提到,产业创新研发是中医药发展的动力。“中医是一种平衡和温和的疗法,但这还是不够的。”斯穆特指出,中医的部分内容很有意义,但是另外一些部分则有待进一步研究。他希望可以通过科学技术提取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从而提升中医的安全性。他还发现,在当前的中医药推广中,存在一些反科学和不诚信的问题,需要引起注意。
“研发新药需要很长时间,投入巨大,想要获得回报可能需要等10—20年。在看到回报之前要鼓励研发。”不少药品研发企业代表在会上吐槽。有企业代表表示,之前在不少地区参加过医药发展相关研讨会,当地政府承诺了许多优惠政策,但几年后就销声匿迹了。
“最怕把发展变成口号,承诺的政策在执行一段时间后就不再执行或执行受阻。”黄松说。“提高相关部门的执行能力,多向全球行业顶尖公司学习发展模式,才能留住投资者,发挥出广州在生物医药发展方面具备的优势。”
在会上,有企业代表建议相关部门在采购药品时要加强监管,以质量来作为投标公司中标的主要依据。这样才能鞭策制药商提高产品的质量,向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不管是本土企业或是外国企业都要合理竞争,开放市场。
针对多个企业代表提出的招投标 “唯价格论”现状问题,广州市卫计委党组书记唐小平表示,已了解到行业的反馈意见,将把意见和建议转达到上级政策制定和执行部门。